May 11, 2018| Catherine Yen
漢 人 與 閩 南 語 之 辯
康熙初年,台灣的漢人大約有十萬個人,這觀點是值得存疑,這些所謂漢人應該大都來自漳泉,應該是古越族漢化的後代,所謂漢人在元朝初年幾乎被殺光了,那來的漢人?中原所謂的漢人血統可說微乎其微!清滅鄭王朝後,所謂「漢人」也被大舉遷回中國,然後對沿海與台灣實施「寸板不留」的政策,以當時航行船隻,要安全渡海難度甚高!所以「漢人後代」的迷思,起源自明朝的亂安祖譜,以利統治,迄今,國共也因襲如是「漢化」的手法,洗清台灣民族的自決主體,讓台灣人「認賊作父」以便鞏固其流亡政權!
在20世紀初,100年前,中國的文盲人口遠多於八成,所以亂安祖譜,是漢化的手段之一。那時金門與廈門人士的移民軌跡亦顯而易見,他們不入台,走海路下南洋。
而閩南語是怎麼來的?古越族的語言和中古漢語(指唐宋音 且非現在的華語)混合的就是閩南語。
至於台灣語的定義和閩南語的定義是絕對不同的!台語有許多外來語,包括荷蘭語、西班牙語、日語和平埔語被吸收在內,這是閩南語地區所無法聽懂的。撇開台灣語與中國閩南語交流的後果得失不談,中國學者來台都提大陸台灣、兩岸通稱「閩南語」,以之統戰矮化「台灣語」!要說交流之得失「境由心生」,這未免境界太高,面對初階者恐怕在名稱與意識上不知不覺就上當被「統」,至今,台灣教育部還是說台語是閩南語就是明證。,它們不論紅藍都要用中國方言視之,來鄙視台灣語。這是積非成是很嚴重的課題。
台北縣三貂角,是西班牙地名Sandiago轉來,台中豐原根據伊能嘉矩考證是從平埔語HARADAN,漢人發音轉為「葫蘆墩」,引Terriende Lacouperie所著《台灣記》(Formosa Notes on MOS.Languges and Races)證明葫蘆墩原係波羅檀古地名轉變為Haltuon番社位置所屬,後來建設漢人部落將原地名音譯為葫蘆墩。日本領台日語音譯為「豐原」。
台語Pang是葡萄牙語「麵包」,台語Savon是法語「肥皂」。日語「いま」留在台語音便讀成今袜(現在),另讀「現此時」。台語「馳ぞ」(飯菜豐盛),是從日語用餐後的讚美語「ご驰走様(ちそうさま)でした」節讀而成。台語「烏se-」(賄賂),是從日語年終送禮「お歲暮」轉節讀而來。
以上所述,是因循用「閩南語」就能強制定義「台灣語」的內涵嗎?(以上摘自張德本)
最初我們在學台文時會感到困擾, 因為我們一直覺得華語(一般稱中文)較雅,而台文較俗。 這是被教化出來的現象。我個人試著寫出有別於一般台羅的用字(對很早就學KK 音標的人,台羅音無法適應,而習慣普通拼音),也努力去雅化一些字句,這牽涉對漢字音韻及豐富文字的理解。
坊間有本台語詩集叫 "夭壽媠的春天 "(意為:足媠的春天) (即:美麗的春天, The Beautiful Spring),其書寫方式因口語化,就感覺不是那麼雅。 台文未被導入教育體系,且台灣人從小被灌輸華文教育,導致台文有語言而沒有書寫文字,最後文字死亡 ,文化就斷根;依照聯合國UNESCO資料顯示,地球上消失的語文,每年以90多種快速滅絕,平埔語的消失就是如此。國民黨以每週一小時台語教學在應付台灣人,他讓你慢慢自行消滅。我的小時候講台語是要被掛牌子懲罰的,直到你找到另一個說台語的同學,再把這個牌子掛到他脖子上;小學是這樣沒尊嚴被強迫,像彼此鬥爭般的環境而被迫放棄說台語的。
台語其實有其韻味 也加入很多外來語 由康熙大辭典其實可讀到很多台語音韻 ,這需另談。 我有時用字也許台文圈不以為然~例如 “隨便”這詞,台語讀 “Chin Tsai”(普通音拼法) 但如借用漢字”請裁”是不是很美? 它比中文的”隨便 “更美。 為何”long向” 比 “擊向” 俗?這是被灌輸的成見。 台文說法寫法尚未統一,人人努力中, 只可惜許多學校台文所是拿中文打擊台文;黃春明在國家文學館諷刺台文是「不三不四」的語文,引發台文所教授蔣為文不滿的事件見諸報端 ;對我而言,對自己語文~一個瀕臨被消滅語文的冷嘲熱諷, 身為台灣人,是令人不齒的,尤其被詡為大師,其實過譽了。(2013)
painting: 顏頂生畫 "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