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ptember 10, 2018|                DAIGU SIGUA

Sand Dune

台灣地名隱藏的南島密碼

 摃仔寮   Khong-á-liâu

貢寮,古名「摃仔寮」,「摃仔」是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族語 "Kona" 的漢字音譯,意指捕捉野獸的陷阱,為了巡查陷阱,就近搭建的草寮,就稱為「摃仔寮」。摃仔寮 (khong-a-liau) 是本地人的稱呼。正字應為 空仔寮。因 "Kona",空仔原指捕獸之陷阱。是故源自平埔族語的台語有一個延伸的詞 "好空" , 原指常有捕獲的陷阱。現代台語 "好空"的涵義則相當華語的 "好機會,好處。

以下為維基百科對 貢寮區 歷史的敘述:

【本區古名摃仔寮,「摃仔」是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巴賽語「Kona」的漢譯,原意係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 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摃仔寮」。
本區古為一片荒野,是巴賽族人聚落與狩獵之地,時名叫做「Ki-vanow-an」。
1626年,西班牙海軍初到臺灣,航行到今日的三貂角一帶,在此地登陸,遂以西班牙的聖人聖迪雅哥(Santiago)為所登陸的岬角命名,現在習稱的三貂角就是「聖迪雅哥」音譯而成。但在西班牙統治這整個三貂地區,巴賽族人也不叫自己生活領域為「三貂社」而叫做「Kivanowan」(基瓦諾灣)。當時西班牙人在以貢寮區為主之地區設省為「 哆囉滿」(Turoboan)。】

可見貢寮區地名的沿革。先是凱達格蘭巴賽語 ”Kona“,”Ki-vanow-an“, ”Kivanowan", 西班牙語 “Santiago”, “Turoboan”。本地人自稱 “khong-a-liau”。
 
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