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 2018| Pún Tiunn
催 生 一 座 台 灣 文 化 大 學
二次戰後台灣的教育內容是缺乏「台灣」的,在大中國方針主導下,戒嚴體制刻意糢糊台灣,壓制台灣,造成如今認同錯亂的困境。因此政客對台灣首次全民直選總統會喊出「五千年來頭一回,四百年來第一次」、「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新台灣人」等口號。其實真正檢驗的標準,只有真台灣人與假台灣人之分而已。
真台灣人愛台灣的政策,應該體認台灣主體呈現的趨勢與潮流,徹底尊重台灣文化的價值與地位。讓「認識台灣」與「研究台灣」落實在台灣各級教育的學程裡。否則對台灣的任何熱愛都是無根空談罷了!
「認識台灣」,是讓台灣文化生活化、真實化、民主化,在國小至高中的學程間,培養台灣民族幼苗對台灣文化母土的基本認識與涵養,認同民族的自尊,課程至少包括台灣人文、地理、歷史、生態、氣候、語言、種族、風俗、產業、動植物……等,各校再強化各地區的鄉土認識。
「研究台灣」,目標是將台灣文化研究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當務之急就是設立「台灣文化大學」,
大學涵括:
一、台灣文化學院;
二、台灣藝術學院;
三、台灣生態學院;
四、台灣跨領域學院 等四大學院。
「台灣文化學院」分設
⑴台灣文學系;
⑵台灣歷史系;
⑶台灣語言學系
(研究九族、平埔各族、荷蘭語文、日本語文、台灣
語文、客家語文);
⑷台灣民族學系
(研究人種、血統、源流、考古、社群結構、分佈
消長);
⑸台灣宗教學系。
「台灣藝術學院」分設
⑴台灣音樂學系
(研究搜集九族、平埔各族、客家、台語歌謠、
南北管、子弟戲、流行、前衛音樂);
⑵台灣舞蹈系;
⑶台灣美術系;
⑷台灣戲劇系;
⑸台灣電影系。
「台灣生態學院」分設
⑴台灣環境學系
(研究環境生態復育、垃圾再生處理、噪音污染防治、空氣品質改善、河川湖 泊淨化);
⑵台灣氣象學系;
⑶台灣海洋學系;
⑷台灣地質學系;
⑸台灣動植物學系;
⑹台灣交管學系
(研究高鐵、海上藍色公路、航空、高速公路、地鐵、捷運之營運、企管、維護、發展,整合動線交通,改善台灣塞車惡況)。
「台灣跨領域學院」分設
⑴台灣傳播網絡學系
(研究電腦網絡、電視、電台、報紙、出版、圖書館等媒體整合);
⑵台灣社區營造學系
(畢業生通過政府考試公職任用,深入基層社區鄰里,企畫執行藝文、保健、生活諮詢等活動,提升社區文化水準,改善社區人際疏離冷漠之現況,凝聚守望相助之社區意識);
⑶台灣景觀學系
(改造台灣城鄉風貌,整合美術、建築、造園、藝文之互動功能);
⑷台灣未來學系
(研究台灣各領域之發展趨勢,國土規畫……等未來願景)。
各學院之上,另設「台灣文化研究所」、「台灣藝術研究所」、「台灣生態研究所」、「台灣跨領域研究所」,包括碩士、博士課程。
台灣文化只有經由專業的研究,纔能學術化,透過學術系統整合纔能推動台灣主體文化邁向國際化。台灣的被殖民歷史,造就台灣國際化的性格,荷蘭人如何將台南西拉雅平埔四社的「新港文書」用羅馬拼音國際化、《巴達維亞城日記》中,荷蘭統治台灣總督記錄鹿皮、樟腦的產銷報告及當時荷蘭與日本、鄭、清的外交貿易關係、日治台灣的警察考試科目包括《台灣話會話》、日本領台的糖業、稻米改良、都市計畫,當時《南方土俗》雜誌,日本學者的研究,發現西拉雅平埔婦女在左右腋下前沿特殊的副乳頭……等這些統治過台灣的殖民者的國際化經驗,是台灣文化複雜而特殊的性格,新世紀的台灣人究竟要用什麼心情態度去面對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