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November 17, 2018|                DAIGU SIGUA

Sail Boat

台灣地名隱藏的南島密碼

 艋舺  Bangka

艋舺是全球代表船的共同用語。南島語系代表船的詞就是 “艋舺”。相關的用語;在台灣叫做艋舺,菲律賓和印尼也叫做 “艋舺” (Bangka)。在東加,庫克群島,復活節島叫做 “Vaka"。在大溪地,薩摩亞叫做 ”Va’a”。 紐西蘭叫做 “Waka”。夏威夷叫 “Wa’a”。 斐濟叫 “Wangga”。從台灣的艋舺 Bangka 到夏威夷的 “Wa’a”, 其間語音相近,只是沿著南島民族的遷移路線逐漸改變。

 

甚至歐洲語言對船的稱呼也和 “艋舺” 相近。如:
“Barco” 用於加利西亞,葡萄牙,西班牙語
“Barca” 用於意大利,羅馬尼亞語
“Várka” 用於 希臘語
“Varkë“ 用於阿爾巴尼亞語 
(詳見: 艋舺在大洋洲的演化)

 

據日本人 佐倉孫三 1895 所著 臺風雜記:【臺人所用船體,大者如我千石船,形似大魚,軸為頭、艫為尾,巨口大眼,其狀甚奇。帆大抵用簾席,截風濤,往來滄溟,如走坦途。而其小者,如我渡舟,設楫於兩側,雙手操之,宛然如推車輪狀,而快駛不讓我短舸。獨安平港所用,全異其制:聯結竹幹大如柱者數竿以為筏,載之以大盤桶,使客乘之。舟夫在臚操之,其狀甚異。蓋臺島無良港灣,風浪如山,險不可名狀,如安平港最甚;故非桴船,則不免覆沒云。】可見一百多年前,台灣先民所用的船是可以 “往來滄溟,如走坦途” 的越洋大船。艋舺並非如後來偽史所謂的獨木舟。

 

台灣最近的考古發現,在漢本遺址的挖掘,發現 金箔、瑪瑙、玻璃飾品、青銅器等外來文物。證實台灣先民在數千年前已經是從事海上貿易的民族。這個海上貿易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性能優越的艋舺和台灣先民精湛的航海技術。隨著海上貿易,原本南島語的 ”艋舺“ 遂廣傳到世界各地,成為 ”船“ 的共同用語。

 

目前台灣雖然看不到艋舺船的存留,但是 5000 年前從台灣出去的南島民族,就是搭乘艋舺離開的。今天夏威夷和東加等地,仍然可以看到比較小型的艋舺。1976 年夏威夷有一艘用傳統工法建造的艋舺,船名 “Hōkūleʻa”,下水開始遠洋航行,完全使用南島民族祖先的航海技術,如觀星定位等等。今天這艘船已經完成環繞全球的航程。由此可以推想 5,000 年前艋舺的航海能力。

 

臺北市地名起源

【艋舺,亦作「蟒甲」、「文甲」、「莽葛」,為凱達喀蘭族語MOUNGAR 之音譯,意指獨木舟及獨木舟聚集之地,其地濱河,土壤膏腴。初僅凱達喀蘭族在此居住,除射魚維生外,兼以所產苦茗、蕃薯等物,以獨木舟載運至淡水河上游新店溪,與漢人交易,遂得「艋舺」之名。後日人以「艋舺」兩字,深奧難解,便以日語同音之「萬華」代之。】
 

上述記載,把 ”艋舺“ 貶為 “獨木舟”,顯然出於漢人的偏見。無知於 ”艋舺“ 的性狀與南島民族的歷史。艋舺的地名雖然歷經大清,日本,國民黨等外族統治, 迄今三百多年,仍為台灣北部居民所使用。

 

現今台北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僅用括弧標示 (艋舺商圈),實為捨本逐末,無視艋舺為台北最早開埠之地。龍山寺站應該正名為艋舺站,比較合乎歷史的事實。

Worldwide Voyage | History of

Hōkūleʻa and Polynesian Voyaging

bottom of page